那时候,他们背着铺盖卷,挤上绿皮火车,不为其他,就为了“多挣点钱,让家里过上好日子”。
你说他们是城市人吧?他们没社保、买不起房;你说他们是乡村人吧?家里的地也早就荒了。
你说这是糟蹋吗?也许是,但对他们来说,那房子是一种“心安”——如果哪天老了、混不动了,还有个落脚的当地。
有的人从小在广州长大,可中考却要回到几千公里外的老家参与——老家仅仅户口本上的一串地址,他们底子就不知道那。
买房更别提了,本来廉价的“城中村”也拆光了,留给他们的不是新家,而是一纸拆迁告诉和搬离的指令。
真实的方法,不是把人再赶回去种田,而是想方法让留下的人过得面子、让进城的人能落脚。
回头看,我国这几十年开展真快,楼房建得一个比一个高,GDP一个劲儿往上涨。
但别忘了,是谁在工地上搬砖,是谁在流水线上熬夜,是谁的芳华被留在城市的旮旯。
不管是第一代农民工,仍是他们的孩子,他们都为这一个国家的城市梦付出过芳华,理应有个落脚的当地。